时间:2020-03-1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图为江汉方舱医院休舱前的一次夜班,张钰梓与海南省驰援武汉医疗队合影,当时是凌晨4点钟。 受访者供图 图为清晨8点左右,吴燕与队友们即将进入武汉协和医院隔离病区。 受访者供图 图为“全副武装”的邢方超。受访者供图。 图为张敬川在杂物间中的床位。 马知远摄 图为邢方超在单位休息。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5日电 题:1小时到1个月“疫”线“逆行者”与“隐形人” 作者 马知远 张玮 张林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呼和浩特的隔离病房到武汉方舱医院,无数曾经身边的普通人化身“逆行者”与“隐形人”,以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 “逆行者”的1小时 1小时,这是吴燕结束轮班后进行消杀和自我清洁的时间,之后她才能吃上早餐后的第一顿饭,这时临近18点。 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张钰梓和徐鸿儒,而时间正好颠倒,值守夜班的她们清晨时分才能返回驻地。 吴燕在武汉市协和医院对患者进行救助治疗;张钰梓和徐鸿儒则在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做着同样的工作。她们都是内蒙古自治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 每次进入病区前,她们都要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6小时轮值时间,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 吴燕的闹钟每天6点20准时响起。她在出发前喝下一杯水后调侃说:“不要紧,喝了它,因为我戴了尿不湿。” “我不知道还有几个夜班,但对我这一辈子来说,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永久回忆。”凌晨4点的夜班巡视中,看着越来越多的空床位,张钰梓感慨地说。 3月10日,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休舱。徐鸿儒进入随时待命的休整期,回想起在方舱医院的点滴,她最喜欢的瞬间,是2月14日看到康乃馨堆满在方舱医院门口。 目前全国已经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抵达湖北,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其中女性医务人员2.8万人,占整个医疗队的三分之二。 “队员们每天早出晚归,克服各种困难,与病毒抗战,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吴燕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真的挺厉害、挺伟大的,一声召集咱们就都来了。”清晨返回驻地的车上,张钰梓向队友感慨道。 “背靠强大的国,团结的人民,我们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不破楼兰终不还!”徐鸿儒语气坚定地说。 “疫”线“隐形人”的1个月 1个月,是“隐形人”邢方超与张敬川与家人分别的时间。 在抗“疫”一线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对于家人来说,他们更像是“隐形”一般。 张敬川负责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隔离病房的医疗器械保障工作,这里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大年三十开始,他的工作时间从“朝九晚五”变成随时待命。经常接起一个电话就开上车出发接收物资。 “医疗物资缺乏是最棘手的事。”张敬川说,“每天得打无数个电话联系供货商,有时候跑趟机场也许就为取一小箱外科口罩。” 400公里之外,邢方超在巴彦淖尔市负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为检测新冠肺炎病毒、锁定疫情范围提供科学检测数据。 邢方超每天的工作从拿到标本开始,核酸提取、PCR体系配置加样、信息整理、结果的上报,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对待。如此近距离接触病毒,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检测样本量多时,1天3次进入实验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邢方超说。 为了工作需要,相距400多公里的张敬川和邢方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单位杂物间搭起行军床。 “我负责的是战‘疫’粮草库,我得按下‘快进键’才能保证前线‘战士’平稳。”军人出身的张敬川说。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人们早日出门踏青、春游。”邢方超说。 吴燕、张钰梓、徐鸿儒、张敬川、邢方超……他们在疫情来袭时化身“逆行者”奋战在抗疫一线,也“隐身”后方保障“生命线”。 他们平时也是普通人,他们的1小时,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1小时;他们的1个月,是为每个人坚守的1个月。 感谢他们,身边的普通人。此后心中的英雄。(完) |